3月8日,備受矚目的白宮加密峰會正式舉行。這場由美國總統川普提前一週預告的會議,不僅兌現了其「將美國打造為加密之都」的競選承諾,更通過一系列政策框架的發布,將「加密貨幣戰略儲備」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儘管市場因信息提前洩露而反應平淡——比特幣在會議期間從9萬美元跌至8.6萬美元附近——但這場峰會釋放的信號,標誌著美國正以主權級行動重塑數位資產全球競爭格局。
川普在開幕演講中明確表示:「比特幣儲備將成為美國財政部保管的『數位黃金的虛擬諾克斯堡』。」根據其簽署的行政命令,聯邦政府將通過民事沒收和執法行動積累的約20萬枚比特幣(當前價值約174億美元)作為基礎,構建全球首個國家級「加密貨幣戰略儲備」。該儲備的核心原則是「永不拋售」,並授權財政部和商務部探索「零納稅人成本」的增持路徑,例如資產置換或市場中性策略。與此同時,美國還將建立「數位資產儲備庫」,用於管理其他沒收所得的加密資產(如XRP、ETH、SOL等),但政府承諾不會主動購買此類資產。這一框架不僅鎖定了價值180億美元的潛在拋壓,更通過全盤審計聯邦數位資產持有量,為後續政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建立,本質上是一場主權信用背書的軍備競賽。」Bitwise首席投資官Matt Hougan分析稱。他認為,美國此舉將迫使中國、日本等國家加速評估自身儲備策略,而全球金融機構對加密資產的「合法性偏見」也將因此瓦解。這一觀點與微策略CEO Michael Saylor在峰會中發布的文件不謀而合。Saylor提出的「戰略比特幣儲備」(Strategic Bitcoin Reserve, SBR)計劃顯示,若美國在2025-2035年間持續購入全球5%-25%的比特幣流通量,至2045年可能創造16-81萬億美元的財富,甚至為償還國家債務提供路徑。「永遠不要賣掉你的比特幣!」Saylor強調,「這將是子孫後代的永久繁榮源泉。」
為實現這一願景,川普政府同步推進了美元穩定幣立法進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峰會中透露,穩定幣制度設計將圍繞「鞏固美元霸權」展開,技術驅動的新型貨幣體系需與傳統金融深度融合。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進一步指出,美國將通過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及數位資產監管改革,維持全球經濟領導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在峰會期間宣布撤銷2021年對銀行參與加密活動的限制,允許聯邦銀行開展加密託管、穩定幣發行及節點驗證等業務。這一政策轉向,為傳統金融機構入場掃清了障礙。
然而,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落地仍面臨多重挑戰。市場短期對利好的「鈍感」折射出深層矛盾:一方面,美國10年期與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加劇經濟衰退預期,避險情緒壓制風險資產;另一方面,川普政府對美日安保條約的質疑及墨西哥關稅政策的搖擺,增加了跨境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摩根大通策略師警告稱,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最終形態需依賴國會立法支持,而當前兩黨對數位資產的立場分歧可能拖延進程。「50%的批准概率或許過於樂觀,」一位匿名參議院助理表示,「尤其在穩定幣立法涉及貨幣主權讓渡的敏感問題上。」
行業領袖的呼聲則凸顯了另一重張力。Ripple CEO布拉德·加林豪斯強調,監管明確性是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發揮效用的前提,而當前美國各州法規的碎片化嚴重阻礙創新。Gemini聯合創始人Tyler Winklevoss則直言:「一年前,戰略比特幣儲備還被視作天方夜譚。如今200,000 BTC的初始儲備證明,政治意志可以改寫規則。」這種矛盾在峰會期間的國際足聯「FIFA Coin」計劃中尤為明顯——儘管該計劃試圖借助50億球迷生態發行加密貨幣,但其與主權數位資產的競合關係仍待釐清。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建立標誌著數位資產敘事的歷史性轉折。當主權國家將比特幣納入儲備框架,其角色已從「反建制符號」升級為「新金融基礎設施」。美國商務部的內部文件顯示,這一戰略不僅旨在捕獲60-100萬億美元的數位經濟紅利,更試圖通過「美元穩定幣+比特幣儲備」的雙軌體系,主導下一代全球清算網絡。正如川普所言:「這是美國經濟增長與創新的分水嶺。」而微策略的測算模型揭示了一個更為激進的未來——若比特幣市值在二十年內突破500萬億美元,美國持有的戰略儲備將佔據全球資本流動的定價權。
市場的短期震盪或許只是風暴前的平靜。Coinbase主管Conor Grogan指出,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非拋售承諾」已改變供需基本面,而OCC對銀行加密業務的解禁將引入萬億級增量資金。彭博社透露,Gemini交易所已秘密提交IPO申請,高盛與花旗的參與暗示傳統資本正加速佈局。與此同時,川普政府放話「在8月休會前通過穩定幣立法」,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監管革命,或將決定誰能主宰數位時代的金融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