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比特幣近期經歷劇烈波動,軟體巨頭轉型比特幣投資巨擘的MicroStrategy仍以78億美元未實現收益引發市場關注。截至3月10日,該公司持有499,096枚比特幣,平均購入成本為每枚66,423美元,總投入約331億美元。即便比特幣價格從3月3日的93,379美元跌至3月10日的80,610美元,創下單週最大跌幅紀錄,MicroStrategy持倉價值仍達412億美元,較成本浮盈24%。當前比特幣價格小幅回升至82,000美元區間,該公司創始人麥可·塞勒的長期定投策略再次成為行業焦點。
MicroStrategy的比特幣投資邏輯凸顯了「美元成本平均法」的實戰價值。不同於一次性重倉押注,該公司自2020年起持續分散買入比特幣,通過跨週期持倉攤薄風險。即使在2024年11月後的新一輪增持中,其以230億美元購入的比特幣因近期價格回調導致浮虧超30億美元,但早期低成本籌碼仍支撐整體盈利。塞勒曾公開強調,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稀缺性終將抵消短期波動,企業應將其視為長期戰略儲備資產。
然而,並非所有入局比特幣的上市公司都能複製MicroStrategy的成功。據BitcoinTreasuries.NET數據顯示,醫療科技公司Semler Scientific自5月28日以均價87,850美元購入3,192枚比特幣後,目前帳面虧損6.25%,持倉價值縮水至2.62億美元。另一家被稱作「亞洲版MicroStrategy」的Metaplanet自2023年4月效仿持倉策略,其2,888枚比特幣平均成本達83,049美元,目前浮虧約1%,損失超200萬美元。這些案例表明,比特幣投資高度依賴入場時機與成本控制,跟風者往往難以駕馭市場波動。
區塊鏈分析機構Lookonchain指出,MicroStrategy近期增持的比特幣雖面臨階段性浮虧,但其核心優勢在於早期建立的龐大低成本倉位。隨著比特幣減半週期臨近及機構資金持續流入,市場對其長期持倉策略仍持樂觀預期。塞勒近期更呼籲美國政府應購入25%的比特幣流通量以鞏固金融主權,這一激進提議再次將比特幣推入主流經濟議題的討論中心。在加密市場高波動的常態下,MicroStrategy的案例或許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風險博弈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