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3月7日清晨,隨著總統唐納德·川普簽署一項歷史性行政命令,全球首個由國家主導的「加密貨幣戰略儲備」正式誕生。這項政策不僅標誌著美國政府首次系統性整合其持有的數位資產,更可能引發各國競相效仿的主權級加密貨幣儲備競賽。根據白宮人工智慧與加密貨幣事務主管戴維·薩克斯的官方聲明,該儲備計畫的核心目標是將比特幣定位為「數位黃金」的價值儲存工具,並透過非納稅人負擔的路徑擴大政府持有量,從而鞏固美國在加密經濟時代的戰略主導地位。
根據行政命令細則,「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由兩部分構成:其一是專注於比特幣的「比特幣戰略儲備」,初始規模為約20萬枚通過刑事與民事沒收程序獲得的BTC,價值約合174億美元(按當前市價計算)。薩克斯特別強調,這些資產將永久封存於政府控制的冷錢包中,形成所謂「數位諾克斯堡」,未來任何增持行為需透過預算中立的操作實現,例如以沒收資產置換或市場中性套利策略。其二則是涵蓋XRP、ADA、ETH、SOL等多元數位資產的「數位資產儲備庫」,但其規模僅限既有沒收所得,政府不會主動增購。值得注意的是,該命令同步啟動了對聯邦機構所有加密資產的全盤審計,這或將為後續政策調整提供數據支撐。
儘管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建立被視作制度性利多,市場反應卻呈現顯著分歧。消息公布後,比特幣價格不漲反跌,日內跌幅達3.6%,一度跌破8.7萬美元關口。這種「利多兌現即拋售」的現象,反映出投資者對短期政策落地與長期價值之間的博弈心態。Bitwise首席投資官Matt Hougan對此評論稱:「市場短期波動無關宏旨,真正的革命在於主權國家首次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框架。這不僅大幅降低了美國未來禁止比特幣的可能性,更可能觸發全球性的儲備競賽。」據Coinbase主管Conor Grogan測算,美國政府持有的198,109枚比特幣若長期鎖定於儲備中,將直接消除約180億美元的潛在拋壓,為市場供需結構注入長期穩定性。
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深遠影響已引發國際層面的連鎖反應。Bitwise研究主管Ryan Rasmussen指出:「當美國公開持有20萬枚比特幣時,中國、俄羅斯、日本等主權國家必然重新評估其外匯儲備策略。這場競賽的規則很簡單——誰更早建立加密貨幣戰略儲備,誰就能在未來的數位經濟秩序中佔據先機。」這一觀點得到行業內的廣泛認同,有匿名分析師透露,部分中東主權基金已在秘密研究建立類似機制的可能性。而摩根大通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儘管美國國會審批流程存在不確定性,但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示範效應已遠超市場預期,尤其對法幣信用薄弱的新興經濟體具有戰略啟示意義。
然而,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推進並非毫無阻力。當前加密市場仍面臨多重壓力:首先,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10年期與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曲線再度倒掛,傳統避險資產與加密資產的博弈持續升溫;其次,國際地緣局勢動盪,川普政府近期對美日安保條約的質疑及對墨西哥關稅政策的搖擺,加劇了跨境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最後,監管框架的模糊性仍是隱憂,明日即將召開的白宮加密峰會雖被寄予厚望,但稅收政策、跨境合規等核心議題仍需國會立法支持。正如摩根大通策略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所言:「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最終形態取決於立法機構與行政部門的協作效率,當前50%的落地概率或許過於保守,但系統性風險仍需警惕。」
展望未來,加密貨幣戰略儲備的建立或將重塑全球金融體系的底層邏輯。一方面,主權國家對比特幣的認可從民間試驗升級為官方背書,這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規入場通道;另一方面,多元數位資產儲備庫的設立,暗示著美國政府試圖在公鏈生態、穩定幣發行乃至CBDC(央行數位貨幣)競爭中保持技術話語權。正如戴維·薩克斯在聲明結尾所言:「這項政策不僅是川普總統『加密之都』願景的兌現,更是美國以『科技速度』引領數位時代的宣言。」當國家機器開始以戰略儲備的名義囤積比特幣時,加密貨幣的歷史敘事已悄然從「叛逆者的玩具」轉向「新秩序的基礎設施」。